市人力社保局“四个二”强化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
为筑牢社保基金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冒领、骗领、重复领取养老金现象发生,全市人力社保系统严守风险防控底线,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丰富监管手段,打造了待遇重复享受人员的信息及疑似冒领养老金人员信息比对核查平台,开发了养老遇领取资格异地认证系统,健全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查处的全程监管机制,目前已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待遇领取的事前有效防范和事后应追尽追,切实保障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今年以来,已查实重复待遇领取5起,涉及金额20.14万元,目前已追回15.92万元,其余资金将分20个月按月抵扣。
一、把好跨部门和跨地区两道关口,强化事前防范。
借助“最多跑一次改革”东风,完善数据互通共享,加强退休待遇发放前信息核查比对,把好发放前两道核查关口。一是强化部门间数据核查。对接公安、法院等部门,自动对参保人员年龄、身份、收监情况等进行实时查询比对,对每位办理退休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核查,对年龄错误、身份存疑、违法收监的,及时予以核实,实现退休办理的精确管理。每月发放前,再与公安、民政死亡信息进行比对,防止多发、冒领现象。二是强化省市县联网比对。完善全民参保实时登记系统,建立与各地机关事业、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参保信息和待遇领取人员信息联网比对机制,随时掌握领取待遇人员信息,对疑似重复人员及时暂停发放养老待遇,防止跨制度、跨地区重复参保和重复领取待遇现象。加快五险系统市集中建设,通过“同城、同人、同库”,确保市城范围内人员参保和待遇领取的唯一性,从源头实时控制重复参保和重复待遇领取,系统预计6月份上线。
二、紧扣身前和身后两个环节,强化事中监管。一是定期认证核实。不断丰富完善认证方式,采取无感化认证与退休人员主动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对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进行校验。针对本市户籍待遇领取人员,由社保经办机构主动与公安户籍、医保就医等信息进行匹配认证;针对异地居住人员,通过社区社会化认证、远程手机人脸认证服务、异地经办机构协助认证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提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率。二是逝后“一件事”联办。以群众眼里的“一件事”为导向,整合人力社保、民政、公安、医保、卫健等部门信息,合并治丧办理所需村(居)委会证明、死亡证明、户口注销、丧葬费和抚恤金领取等事项,逝者信息上报后,各部门即可联办相关手续,人社部门及时停发养老金待遇,既避免了因死亡人员家属申报不及时造成的养老金多发现象,也免去了家属在部门间多次跑腿的麻烦。目前,安吉、德清已实现逝后“一件事”联办,其他县区正积极推进。
三、完善行政和法律两种途径,强化事后追缴。
对因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完整造成的个别待遇多领、重复领取现象,在暂停发放待遇的基础上,加大事后追缴力度。一是在家属办理“两费”和个人账户余额等待遇领取手续时,先退回多领养老金,再予办理。同时,积极与代发养老金银行联系,对银行卡(存折)尚有余额的人采取银行代扣的方式,收缴多领养老金。充分发挥人工收缴与银行代扣双管齐下的优势,做到不漏一人,应追尽追。二是对于本人(家属)对多领取待遇金额不予认可或不配合退回的,联合乡镇(街道)、监察支队、待遇领取人居住地社保部门等共同追讨;对不予退回的,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追讨。
四、突出经办流程和操作过程两个控制,强化内部管理。
通过开展社保基金内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强化系统控制,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一是强化经办流程控制。业务流程实行“分工运作、分段操作、相互制衡”,同时所有业务办理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管。每年对经办风险管理开展自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突出对运行流程的监督,严格落实重点业务“双岗双审”和审核审批制度。对重点业务环节,强化风险清单管理,已梳理风险清单17项,并逐个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二是强化操作过程控制。在明确业务操作人员、财务人员、审核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等各类人员使用权限的基础上,对操作全过程进行留痕,实现从前期的参保登记、缴费记录,到中期退休登记、年限核定,以及后期待遇支付全程查询,并精准检索到各个环节的业务操作界面和电子影像化材料,进一步减少了业务办理中不规范行为发生。对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管理各模块进行智能控制,建立职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则库。